您的位置:首頁-新聞k8官网国际-行業新聞
新聞k8官网国际News Center
  • 呼和浩特:推動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

          日前,為進一步加強建築節能管理,推動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呼和浩特市出台《呼和浩特市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是,要積極開展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試點工作,到 2025 年,全市城鎮綠色建築、綠色生態城區、綠色生態小區建設不斷推進,星級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比例突破 35%;裝配式建築麵積占比力爭達到 30%

          方案提出,要全麵推進綠色建築發展,全市新建建築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其中,政府機關辦公建築、保障性住房和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公益性建築,單體建築麵積 2 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築,建築麵積 5 萬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小區,城市新建區、綠色生態城區的民用建築,全部執行一星級以上(含一星級)綠色建築標準。

          要持續推動公用建築能效提升,推動超低能耗建築、裝配式建築發展,積極推行住宅全裝修,市k8官网国际城區範圍內的新建住宅推行建築全裝修,執行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標準的新建綠色建築均應進行住宅全裝修。要加強綠色建材推廣應用,推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應用。到 2025 年,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 800 萬平方米,公共建築能效提升不斷深入;綠色建材推廣麵積力爭達到 150 萬平方米,建築保溫結構一體化項目占比達到 30% 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築中應用比例達到 30%。初步形成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格局,推動城鄉建設走上綠色、循環、低碳的科學發展軌道,實現建設領域節能減排。


    10-13
  • 北京市:推進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規模化應用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北京市貫徹落實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報告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方案提出,整改的主要措施包括更加突出減量提質,加快推動低碳綠色轉型,其中,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部分提到,實施二氧化碳控製專項行動,完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機製,加強低碳管理,推進光伏、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規模化應用,實現碳達峰後穩中有降。

     

    09-24
  • 武漢:大力推廣空氣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城市建築中的應用

     

           近日,武漢市人民政府發布《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武漢市推動降碳及發展低碳產業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的總體目標為:提升產業、能源、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低碳化水平和生態係統碳匯水平,積極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構建綠色金融多層次多元化支持體係,全麵推進我市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綠色崛起。《方案》工作任務中指出: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築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等綠色建築應用。研究出台武漢市綠色建築管理辦法,製訂全市可再生能源工作方案,通過提高建築節能能效、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措施,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築、裝配式建築建設以及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太陽能集中供熱、屋麵光伏、空氣源熱泵、淺層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城市建築中的應用。

     

    原文如下:

     

    武漢市推動降碳及發展低碳產業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係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深化我市全國低碳城市試點示範,加快打造“五個k8官网国际”、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特製訂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浙江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為引領,以加快打造“五個k8官网国际”、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為目標導向,提升產業、能源、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低碳化水平和生態係統碳匯水平,積極倡導和培育綠色生活方式,構建綠色金融多層次多元化支持體係,全麵推進我市高質量發展,率先實現綠色崛起。

    二、工作任務

    (一)大力調整優化能源結構

    1.壓減全市煤炭消費總量。製訂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工作方案,按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完成國家、省對我市能耗指標考核要求,合理設置煤炭消費量減量指標。加快推進用煤單位改電、改氣或者改生物質工作,到2025年,除鋼鐵、電力、石化行業以及水泥熟料企業外,其他行業用煤單位全部清零。(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風景區管委會,以下工作任務均需各區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2.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大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電力設備改造,增加穩定天然氣源供應,構建清潔低碳型能源消費結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0%以上。(責任單位:市發改委)

    3.重點推動氫能示範應用。大力引進和培育製氫產業,著力培養氫能產業集群,推動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發展氫能煉鋼。加快加氫站、氫氣儲運k8官网国际、氫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以碼頭港口、物流樞紐、高速公路以及現有和新建加油站、加氣站為依托,規劃布局建設一批加氫站,滿足燃料電池汽車的氫氣需求。(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城管執法委、市應急局)

    (二)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實現“3060”目標

    1. 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盡快製訂“3060”行動方案。推動我市能源、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領域製訂“3060”專項方案,鼓勵鋼鐵、建材、化工、石化、電力等重點行業率先提出明確的“3060”目標並製訂有關行動方案。(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城建局、市交通運輸局)

    2.強化重大工程項目碳評估。嚴格實行能耗門檻管理,開展新建項目碳評估工作,將碳排放指標作為項目審批的重要考量,嚴格控製“兩高”(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為全市實現“3060”目標打好基礎。(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3.全力做好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加大鋼鐵、電力、石化、建材等傳統產業的節能減碳技術改造,組織實施重點行業能效、碳排放對標行動,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落實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政策,嚴控重化工行業新增產能規模,堅決控製粗鋼產量不再新增,不斷提高廢鐵煉鋼比例,到2025年,鐵鋼比下降至0.75以下。鼓勵工業企業、園區建設綠色微電網,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各行業、各區域創建碳中和工廠、碳中和工業園區。(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

    4.不斷提升交通領域低碳化。加快發展地鐵、輕軌和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提升慢行低碳出行品質,實現覆蓋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全綠色出行方式的低碳出行模式,到2025年,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以上。加快推動新能源公交站台等新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城際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網絡,新增和更新公交車全部使用清潔能源或者新能源車輛,鼓勵新增和更新出租車時采用清潔能源或者新能源車輛。加快老舊車船更新速度,提高清潔能源車船比例,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經信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市公交集團)

    5.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築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等綠色建築應用。研究出台武漢市綠色建築管理辦法,製訂全市可再生能源工作方案,通過提高建築節能能效、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措施,大力推廣超低能耗建築、裝配式建築建設以及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太陽能集中供熱、屋麵光伏、空氣源熱泵、淺層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城市建築中的應用。(責任單位:市城建局)

    6.穩步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實施增綠提質工程,提升全市森林碳匯總量。加強森林、濕地、山體、綠地等生態要素保護,減少生態碳匯損耗。大力開展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持續推進屋頂、牆麵、橋體等立體綠化,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濕地花城。(責任單位:市園林林業局)

    (三)努力打造全國碳金融k8官网国际

    1.持續推進和深化碳市場建設。繼續發揮碳市場的節能減排功能,推動將全市能耗範圍在5千至1萬噸標煤的企業、建築、交通、大數據k8官网国际等非工業行業納入湖北省碳排放權交易範圍,充分利用市場機製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控製碳排放。(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2.圍繞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係統創新金融市場發展。加快發展碳金融市場,引入碳市場研究機構、碳資產管理服務機構、第三方審核認證機構、碳金融產品創新與投資機構等進駐碳匯大廈。在健全政策框架和風險防控機製的基礎上,適當加快碳金融市場建設與產品服務創新。鼓勵數字技術與碳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區塊鏈、智能投資等先進技術在客戶篩查、投資決策、交易定價、投資/貸款後管理、信息披露、投資者教育等方麵提供更多支持。(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局,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管部)

    3.打造以氣候投融資為核心的綠色金融體係。開發與碳排放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開展氣候債券、氣候保險、氣候基金等金融創新,促進形成碳市場與銀行等傳統金融業的業務互動模式,增強碳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積極爭取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引導投融資向碳達峰、碳中和、適應氣候變化領域傾斜和聚集。(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局、市生態環境局,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營管部)

    4.推進設立綠色金融線上綜合服務平台。加快推進企業融資對接服務平台(漢融通)升級改造,上線綠色金融服務板塊,實現集綠色信貸、綠色投資、綠色認證於一體的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功能,實現優質產品和企業、優質企業和項目、優秀項目與資本的無縫對接。(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局)

    (四)充分營造全社會低碳新風尚

    1.創建“3060”先鋒聯盟及產學研聯盟。鼓勵低碳示範企業、低碳誌願者組成全市“3060”先鋒聯盟,支持引導專家學者團隊、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全市“3060”產學研聯盟。充分利用我市科教優勢,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低碳技術成果轉化,對碳捕獲與封存(CC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CUS)、綠氫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學分解與利用等負排放技術規模化、產業化應用開展可行性研究,提前布局相關產業。(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2.打造綠色化、數字化的武漢“綠穀”。在中法武漢生態城、武漢長江新城等具有示範效應的區域打造武漢“綠穀”,吸引綠色低碳產品、項目、技術、投資和人才匯聚,依法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武漢“綠穀”基礎設施、電力、建築、交通、生產、倉儲、貨物裝卸等要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力,通過發展建築屋頂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等為其提供可再生電力供應,努力把“綠穀”自身的碳排放降到最低限度,剩餘碳排放通過碳市場購買本市的森林碳匯進行碳中和,最終實現“綠穀”淨零碳排放。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衛星遙感和移動網絡等數字化技術,為武漢“綠穀”的智能、高效、節約、低碳、循環提供數字技術支撐。(責任單位:各相關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

    3.大力推進低碳產業示範園區創建。通過綠色升級、循環化改造、公共設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級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和汙染物集中安全處置等方式打造示範產業園區。支持青山區創建新能源應用示範區,推進武鋼氫能煉鋼研究和應用,推進中韓(武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建設清潔、新能源供應係統。支持中法武漢生態城創建新能源汽車低碳產業園區,以東風、嵐圖、小鵬等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新能源車電池、配件產業。支持江夏區創建綠色建材製造低碳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材料製造,建設裝配式建築示範工程。(責任單位:各相關區人民政府,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市城建局)

    4.著力推進近零碳、低碳試點示範建設。鼓勵企業低碳發展,形成一批有社會影響、有理論創新的示範企業,推動百威(武漢)啤酒有限公司2021年底前打造全國首個“碳中和”工廠。支持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近零碳示範學校”,推動校園低碳轉型。推進政府、行政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辦公樓宇低碳化改造,創建一批低碳機關,力爭2022年底試點完成市生態環境局等2—3家單位辦公樓低碳化改造。將園博園、東湖風景區等具有影響力的景區打造成“碳中和”景區。推進東湖新城、百步亭等社區創建低碳社區或者近零碳社區。倡導居民踐行綠色生活,爭創“低碳家庭”。到2025年,各區分別建成1個近零碳試點園區、3個近零碳試點機關、5個近零碳試點社區、5家近零碳試點學校以及10家近零碳試點企業。(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經信局、市教育局、市機關事務局、市民政局、市城建局、市文旅局,武漢供電公司)

    5.探索建立我市碳普惠機製。抓好全市碳普惠頂層設計,形成涵蓋企業減碳、公民綠色生活、大型活動“碳中和”、森林固碳增綠、增匯等方麵,覆蓋千萬級人群、可持續的“碳普惠”機製。試點推廣以“武漢馬拉鬆”“武漢網球公開賽”等大型賽事和“國際汽車展”等知名展會為載體的大型活動“碳中和”行動,形成以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可持續自願碳中和機製,形成我市“碳中和”名片。(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體育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園林林業局)

    三、組織保障

    (一)落實主體責任。由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籌備組建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統籌總體謀劃、政策製定、定期調度、推進落實等工作。各區要加強對降碳及低碳產業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強化督查督辦和考評,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布置、有督促、有落實。市直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製,紮實做好本領域、本行業的低碳轉型發展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區、市直各相關部門要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措施體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營造有利於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環境,推動和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和帶動社會資本參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技術開發,支持低碳產業發展。 

    (三)強化宣傳引導。各區、市直各相關部門要落實相關工作宣傳主體責任,增強工作協作聯動,在全社會營造綠色低碳發展的濃厚氛圍,加強近零碳、低碳試點示範作用,鼓勵國有單位、重點單位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積極向綠色低碳化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09-16
網站地圖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凱發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