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部等15部門聯合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5部門關於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
意見指出:嚴格落實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有關要求,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提升縣城能源使用效率,大力發展適應當地資源稟賦和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因地製宜開發利用地熱能、生物質能、空氣源和水源熱泵等,推動區域清潔供熱和北方縣城清潔取暖。
原文如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5部門
關於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科技廳(委、局)、工業和信息化廳(經信廳、經信局、工信局、經信委)、民政廳(局)、生態環境廳(局)、交通運輸廳(委、局)、水利(水務)廳(局)、文化和旅遊廳(局)、應急管理廳(局)、市場監管局(廳、委)、體育局、能源局、林草局、文物局、鄉村振興(扶貧)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科技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文化和旅遊局、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管局、體育局、能源局、林草局、文物局、扶貧辦:
縣城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k8官网国际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是推進城鄉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要求,推進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動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重要意義
以縣城為載體的就地城鎮化是我國城鎮化的重要特色。縣域農業轉移人口和返鄉農民工在縣城安家定居的需求日益增加,提高縣城建設質量,增強對縣域的綜合服務能力,對於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縣城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縣城麵貌發生巨大變化,但在縣城規模布局、密度強度、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人居環境質量等方麵仍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迫切需要轉變照搬城市的開發建設方式,推進縣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縣城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是補齊縣城建設短板、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各地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k8官网国际的發展思想,統籌縣城建設發展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推動縣城提質增效,提升縣城承載力和公共服務水平,增強縣城綜合服務能力,以綠色低碳理念引領縣城高質量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二、嚴格落實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有關要求
(一)嚴守縣城建設安全底線。縣城建設要堅持係統觀念,統籌發展與安全,明確縣城建設安全底線要求。縣城新建建築應選擇在安全、適宜的地段進行建設,避開地震活動斷層、洪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易發的區域以及礦山采空區等,並做好防災安全論證。加強防洪排澇減災工程建設,暢通行洪通道,留足蓄滯洪空間,完善非工程措施體係,提高洪澇風險防控能力。
(二)控製縣城建設密度和強度。縣城建設應疏密有度、錯落有致、合理布局,既要防止盲目進行高密度高強度開發,又要防止攤大餅式無序蔓延。縣城建成區人口密度應控製在每平方公裏0.6萬至1萬人,縣城建成區的建築總麵積與建設用地麵積的比值應控製在0.6至0.8。
(三)限製縣城民用建築高度。縣城民用建築高度要與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縣城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6層及以下住宅建築麵積占比應不低於70%。鼓勵新建多層住宅安裝電梯。縣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過18層。確需建設18層以上居住建築的,應嚴格充分論證,並確保消防應急、市政配套設施等建設到位。加強50米以上公共建築消防安全管理。建築物的耐火等級、防火間距、平麵設計等要符合消防技術標準強製性要求。
(四)縣城建設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縣城建設應融入自然,順應原有地形地貌,不挖山,不填河湖,不破壞原有的山水環境,保持山水脈絡和自然風貌。保護修複河湖緩衝帶和河流自然彎曲度,不得以風雨廊橋等名義開發建設房屋。縣城綠化美化主要采用鄉土植物,實現縣城風貌與周邊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態係統、農林牧業景觀有機融合。充分借助自然條件,推進縣城內生態綠道和綠色遊憩空間等建設。
(五)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縣城新建建築要落實基本級綠色建築要求,鼓勵發展星級綠色建築。加快推行綠色建築和建築節能節水標準,加強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不斷提高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的比例。推進老舊小區節能節水改造和功能提升。新建公共建築必須安裝節水器具。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發展裝配式鋼結構等新型建造方式。全麵推行綠色施工。提升縣城能源使用效率,大力發展適應當地資源稟賦和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因地製宜開發利用地熱能、生物質能、空氣源和水源熱泵等,推動區域清潔供熱和北方縣城清潔取暖,通過提升新建廠房、公共建築等屋頂光伏比例和實施光伏建築一體化開發等方式,降低傳統化石能源在建築用能中的比例。
(六)建設綠色節約型基礎設施。縣城基礎設施建設要適合本地特點,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態化方式為主,降低建設和運營維護成本。倡導大分散與小區域集中相結合的基礎設施布局方式,統籌縣城水電氣熱通信等設施布局,因地製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等設施,減少輸配管線建設和運行成本,並與周邊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構建縣城綠色低碳能源體係,推廣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智能光伏等清潔能源應用,提高生產生活用能清潔化水平,推廣綜合智慧能源服務,加強配電網、儲能、電動汽車充電樁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七)加強縣城曆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傳承縣城曆史文化和風貌,保存傳統街區整體格局和原有街巷網絡。不拆曆史建築、不破壞曆史環境,保護好古樹名木。加快推進曆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曆史建築、曆史水係確定工作,及時認定公布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城片區、建築和水利工程,實施掛牌測繪建檔,明確保護管理要求,確保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及時核定公布文物保護單位,做好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和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掛牌保護,加大文物保護修繕力度,促進文物開放利用。落實文物消防安全責任,加強消防供水、消防設施和器材的配備和維護。縣城建設發展應注意避讓大型古遺址古墓葬。
(八)建設綠色低碳交通係統。打造適宜步行的縣城交通體係,建設連續通暢的步行道網絡。打通步行道斷頭道路,連接中斷節點,優化過街設施,清理違法占道行為,提高道路通達性。完善安全措施,加強管理養護,確保步行道通行安全。鼓勵縣城建設連續安全的自行車道。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引導綠色低碳出行方式。
(九)營造人性化公共環境。嚴格控製縣城廣場規模,縣城廣場的集中硬地麵積不應超過2公頃。鼓勵在行政k8官网国际、商業區、文化設施、居住區等建設便於居民就近使用的公共空間。推行“窄馬路、密路網、小街區”,打造縣城宜人的空間尺度。控製縣城道路寬度,縣城內部道路紅線寬度應不超過40米。合理確定建築物與交通幹線的防噪聲距離,因地製宜采取防噪聲措施。
(十)推行以街區為單元的統籌建設方式。要合理確定縣城居住區規模,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因地製宜配置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等設施。探索以街區為單元統籌建設公共服務、商業服務、文化體育等設施,加強社區綠化、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公共活動空間場所建設,打造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裏和諧的生活街區。
三、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一)細化落實措施。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會同科技、工業和信息化、民政、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水利、文化和旅遊、應急管理、市場監管、體育、能源、林業和草原、文物、鄉村振興等有關部門按照本意見要求,根據本地區縣城常住人口規模、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功能定位等因素明確適用範圍,特別是位於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的縣城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開展綠色低碳建設。各地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提出具體措施,細化有關要求,可進一步提高標準,但不能降低底線要求。
(二)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充分認識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其作為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強對本地區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督促指導,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建立激勵機製,強化政策支持。指導各縣切實做好組織實施,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加強部門合作,形成工作合力,紮實推進實施工作。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發動各方力量參與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近日,浙江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印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的通知》,並隨文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以下簡稱《綠債目錄(2021年版)》)。綠色建築、可持續建築等新時期國家重點發展的綠色產業首次入選目錄。
綠色債券是指將募集資金專門用於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依照法定程序發行並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包括但不限於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是重要的綠色金融工具。早在2015年,人民銀行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相繼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和《綠色債券發行指引》,為界定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範圍、規範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綠色發展內涵不斷豐富、產業政策和相關技術標準的持續更新,上述兩個文件對於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的適用範圍和技術要求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
據介紹,與老版目錄相比,《綠債目錄(2021年版)》增加了有關綠色農業、綠色建築、可持續建築、水資源節約和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等新時期國家重點發展的綠色產業領域類別。在可持續建築領域,新版目錄要求具體支持超低能耗建築建設、綠色建築、建築可再生能源應用、建築可再生能源應用、既有建築節能及綠色化改造、物流綠色倉儲等項目。其中,超低能耗建築建設要求,適應氣候特征和場地條件,通過被動式建築設計降低建築供暖、空調、照明需求,通過主動技術措施提高建築能源設備和係統效率的公共和居住建築建設,以及購置消費。
綠色建築要求,依據國家綠色建築相關規範、標準設計建設,建築施工圖預評價達到有效期內綠色建築星級標準,以及按照綠色建築星級標準建設,達到有效期內國家相關綠色建築運營評價標識星級標準的各類民用、工業建築建設和購置消費。建築可再生能源應用要求,利用建築屋頂、牆麵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裝置向建築提供電力,以及利用熱泵等設施向建築供冷、供熱的建築可再生能源應用係統的設計、建設及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改造活動。
既有建築節能及綠色化改造要求,改造後建築相關技術指標符合國家或地方相關建築節能標準的既有建築物節能改造活動、建築用能係統節能改造活動有關要求;獲得有效期內國家相關綠色建築星級標識的既有建築改造和運營及購置消費,以及改造後達到有效期內國家相關綠色建築星級標識的既有建築改造和運營及購置消費。
近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於鼓勵推廣空氣源熱泵等綠色清潔糧食烘幹裝備與技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到:
堅持政策引導。結合大氣汙染防治、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等工作,製定和完善相關扶持配套政策,調動相關農業生產服務主體的積極性,製定有效措施,為空氣源熱泵等綠色清潔烘幹裝備與技術推廣提供有效支撐。
堅持因地製宜。空氣源熱泵等糧食烘幹裝備與技術是一種新型綠色節能環保技術,各地在推廣過程中要結合地區實際,采取重點突破、試點先行等方式,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力爭全麵推開。
堅持市場運作。鼓勵社會資本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設備租賃等方式參與綠色清潔糧食烘幹裝備設施的改造升級,探索多方共贏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圍繞“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安全可靠”的要求,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糧食烘幹設備清潔熱源替代技術,新增糧食烘幹設備不再提倡使用燃煤(油、生物質)為熱源,引導糧食烘幹主體加快淘汰以燃煤為熱源的存量烘幹設備,替代使用以電能等綠色清潔環保烘幹設備。
強化組織領導。各級農業農村局、供電公司明確專人負責,建立工作協調機製,製定適合本區域的空氣源熱泵等綠色清潔糧食烘幹裝備與技術推廣和清潔熱源燃煤替代工作方案,紮實有序推進。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負責區域內空氣源熱泵等綠色清潔糧食烘幹裝備與技術推廣和清潔熱源燃煤替代工作,重點負責糧食產地烘幹主體的清潔熱源燃煤替代,做好工作指導、督促和協調。供電公司牽頭負責方案規劃製定、組織實施以及電氣接入工程改造配套建設等。各地要利用綠色清潔糧食烘幹裝備占比提升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時機,加大清潔熱源烘幹裝備與技術推廣和燃煤替代改造升級力度,輔以督促檢查推動相關工作任務落實。
近年來, 隨著熱泵幹燥已趨日益成熟, 其優異的節能效果已被各種實驗研究所證明, 加之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熱泵幹燥已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與此同時,國家鼓勵“煤改電”在傳統糧食烘幹領域應用熱泵技術非常適應我國的能源特色。隨著江蘇《關於鼓勵推廣空氣源熱泵等綠色清潔糧食烘幹裝備與技術的意見》的發布,在江蘇政策傾斜與用戶理念改變的雙重利好作用下,空氣能熱泵烘幹機將在江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